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穿透式规划设计!中规院「广州南沙空间方案」最新曝光!!

作者:admin日期:2024-04-24 06:48:52浏览:76分类:资讯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为更好的落实《南沙方案》,南沙邀请了5位院士和9家国内外知名优秀规划设计团队,联合开展了“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广州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

前文回顾👉:四大重点片区!「广州南沙空间方案」成果最终形成!!

中规院团队从“湾区前台、创新中枢、超级星链”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南沙引领黄金内湾新中轴形成的湾区战略空间新格局的发展趋势下,南沙的战略价值以及空间应对思路和方案。通过开展“穿透式”规划,以战略指导布局,以布局引导设计,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规划研究和设计一脉贯穿,将战略落实到中微观层面的建设和管理中。

01- 国家需要南沙做什么

大湾区中的南沙问题

PART/1

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功能及组织

世界级城市群往往由一流都市圈与广阔功能集群腹地城市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支撑。

世界一流都市圈往往是以全球城市引领,依托周边专业化协作集群节点地区,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多链融合从而培育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已迈入要素高密度集聚、高频率流动的多中心网络化阶段,形成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相互叠加影响的空间格局,南沙作为湾区地理中心,却“游离”在三大都市圈的边缘。对外流动联系强度、跨境联系均处于较低水平;内部各重大平台缺少内在功能联系,开发建设存在布局零散、碎片化和空间集聚度不高的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流动网络

PART/2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功能的分工协同

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大湾区需要率先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三链的深度融合示范。

在内循环构建方面,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循环建设,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塑造湾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模优势促进湾区产业链转型升级,形成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集群,促进生产生活物资能源的安全与庞大的消费供应。

在外循环构建方面,以“一带一路”地区为对外开放贸易的重点地区,以创新、产业、供应的自由贸易进行外循环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吸收低成本生产要素,以破解西方贸易壁垒。利用港澳超级联系人的优势,引导尽快加速提升国际金融服务与航运服务职能,引导资本流、人才流、技术流的快速流通。充分发挥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在经济制度、准公共物品、多边合作机制、空间标准等方面构建起国际国内规则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

02- 南沙在新一轮湾区协作中能做什么

聚焦湾区格局,定义南沙价值

从开发区到国家重大战略平台,南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回顾南沙发展的20多年历程,南沙经历了从临港产业基地到城市综合新区再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华丽蜕变。如今的南沙,叠加了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等多重政策buff,战略定位不断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当前趋势背景下,如何围绕深化粤港澳合作、不断提升其区域功能和国家战略价值,推动大湾区面向世界的更高水平开放,破解西方贸易围堵壁垒,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港澳对外窗口价值,是南沙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2000年后南沙发展阶段分析图

从“广州的南沙”走向“湾区的南沙”,重新定义南沙的区域价值。

然而,由于存在地理阻隔和制度障碍之“墙”,南沙未能便捷有效链接和导入区域资源,其发展主要依托广州内部的统筹布局,发展重心在北部。

随着“黄金内湾”的崛起,南沙应加强与湾区核心地区的全面合作,共筑网络化、组群式“大湾区命运共同体”,强化对湾区核心资源要素的组织能力。南沙区的未来价值应全面向南拓展,从广州末梢走向湾区前台,强化作为广州“未来发展核”的区域价值。

南沙在区域中的关系构想

打造湾区创新中枢,重构广深港都市圈引领的黄金内湾空间格局。

穿透式规划设计!中规院「广州南沙空间方案」最新曝光!!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湾区空间组织相对分散、三大都市圈与东西两岸之间缺乏链接的特点,构建由广州中心城区-南沙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大前海新区-香港北部都会区-香港中心城区的核心湾区空间组织中枢,沟通香港、深圳、广州作为“三体”的核心城市联系,统筹东岸内湾重要空间节点,强化对西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广州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对广州市域的空间统领功能,成为优化核心湾区空间网络组织的中枢。

同时,伴随着核心湾区尤其是包括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在内的东岸各中心城市的拥湾发展趋势,各类面向国际、服务湾区的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高端功能要素不断向黄金内湾集聚,对大湾区产业升级发挥核心引领与价值提升作用,形成支撑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价值中枢。以南沙新区为支点,重构区域格局与功能网络,撬动湾区形成空间组织、功能价值与制度对接的湾区发展新中轴。

重构广深港都市圈引领的黄金内湾格局

03- 南沙应该怎么做?

重构空间逻辑,建设“超级星链”城市

立足区域网络协同关系突出打造专业化中心功能。根据区域职能分工,理顺南沙内部空间功能逻辑,提出“北融、南联、中聚”的空间发展策略。北融——融入广州都市圈,开展穗港科教与产业合作;南联——联动湾区一体化发展,打造黄金内湾合作试验区;中聚——有效整合各功能平台,形成合力参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竞合。

链接区域功能网络,重构南沙空间格局,推动各既有功能组团构建区域价值节点,形成“三星引领,多点支撑”的“星链城市”空间结构,以专业化服务和平台功能链接湾区功能网络,以高速轨网、创新基础设施等多维新基建和多元共治为支撑,进行系统化整合,打通与大湾区核心功能节点的时空联系。在既有平台、要素资源基础上,立足湾区,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发展策略,并分别从科技创新、枢纽构建、制度创新三个角度开展补链、强链、融链三大破墙行动,梳理并加强既有要素资源和湾区各平台节点的链接和联系,变散为链,打通“墙”的壁垒。

总体空间结构

面向港澳国际,打造

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中观层面,立足双循环发展背景,以“统一大市场、创新产业链、枢纽供应链、优质生活圈”为战略方向,聚焦“现代服务、全球创新、枢纽门户和国际游居”四大核心功能,全面整合产业平台、创新要素、重大交通设施等战略性资源,系统性构建网络协同的价值体系和功能体系。在空间品质、设施配套、制度标准方面,充分考虑港澳地区及人员需求,强化面向国际的空间产品供给,全方位构建面向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和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新标杆。

微观层面,选取南沙枢纽区块、庆盛枢纽区块两个重点发展片区的1-2平方公里街区开展城市设计。

南沙枢纽片区以“大生态、大枢纽、大科创”为总体纲领,围绕“韧性网络、湾区门户、智慧屿群”、打造面向未来的南沙国际门户。

庆盛枢纽区块围绕“打造最具港澳特色”的发展目标,融合传统岭南做法和香港规划标准,打造活力滨水区和街道,构建港式社区,推动枢纽周边慢性网络一体化等角度,探索未来城市及技术发展趋势下的建设模式。

加强制度保障,打造

黄金内湾一体化政策试验区

规划提出搭建以省级事权为主导的湾区现代化治理新模式,设立黄金内湾一体化试验区,打破五市行政管理壁垒,统筹重大战略资源、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超级设施、巨构尺度、海陆空洲际门户的湾区前台。同时,从营商环境、金融合作、社会保障、货物进出、人口流动5个方面,推动探索深化国际市场营商环境改革、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社会特区、货物进出无障碍、人员流动自由化等多维度政策,争取超自贸试验区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的 CEPA2.0 模式。

黄金内湾一体化试验区构想

南沙新区规划简介

自2007年始,中规院深圳分院以《广州南沙区发展规划(修编)》开启了伴随南沙成长发展的历程。2009年承接《广州南沙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至2012年承接《南沙新区发展策略和概念规划》和《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了南沙新区未来发展定位和总体格局。随后,中规院扎根南沙,先后开展了《庆盛枢纽地区规划研究》《南沙科学城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南沙枢纽区块控规成果整理》、《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总体规划》、《南沙新区2035+战略咨询》、《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纲要》、《南沙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2022年6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进一步将南沙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促进方案的落地实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凯受邀,领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设计团队参加了《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广州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提出“湾区前台、创新中枢”发展目标下南沙引领黄金内湾新中轴形成的战略空间新格局。

编制单位:深圳分院、绿色城市研究所

院主管总工:王凯 、董珂、徐泽

分院主管院长:方煜

分院技术负责人:方煜 、范钟铭、赵迎雪

分院项目协管人:田长远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谭都

项目参加人:中规院深圳分院

规划设计二所:邹鹏、罗仁泽、叶芳芳、马晓慧、李震、李澜鑫、蒙姗姗、吴金京、黄浩彦、陈雯馨

粤港澳研究中心:石爱华、解芳芳、刘岚

规划设计四所:白晶、李福映、罗丽霞、冯楚芸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李春海、李鑫、郑少娅、赵连彦、张文娜、张辰

创新空间规划设计研究所:刘雷、孙婷、杨艳梅、邓紫晗、那慕晗

数字湾区中心:孙文勇、蔡澍瑶、解玮

城市设计中心:卓伟德、刘宝龙、刘佳利、程丹丹、陈琦、张子璇

城市基础设施中心:王成坤、何舸、王川涛、蔡婳婳、郑琦、熊凯里

业务办(总工办):周璇,张琪

中规院 绿色城市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谭静

项目参加人:王昆、孟惟、禹婧、安珺

作者 | 谭都

中规院深圳分院规划设计二所

作者简介: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高级规划师。2011年入职中规院工作,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战略规划、分区规划等相关工作。主要负责项目包括:防城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石家庄无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市天河区“三规合一”试点规划研究(市优三等奖)、广州南沙新区空间方案国际咨询(中规院一等奖、省优二等奖)、天门市流域综合治理与四化同步发展规划、广州市村庄地区发展战略与实施行动规划(国优一等奖)、青岛东岸城区分区规划、中山市“三规合一”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河源江东新区发展战略规划等。曾参与多个院部级重大课题研究,包括《国家新城新区研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等。

作者 | 马晓慧

中规院深圳分院规划设计二所

作者简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城市规划师。2020年入职中规院深圳分院,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相关工作。参与或负责的项目主要有: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天门市流域综合治理与四化同步发展规划、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口岸片区综合规划、南沙枢纽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宁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导则等。

南沙部落深度置业咨询

(高效、避坑、省钱)

来源:城PLUS,已获授权

报料/合作:NSBL_help1